星期六 20 伊历六月 1446 - 21 December 2024
中文

制定天课的奥妙所在

問題

天课的制定其中是否有特殊的奥妙所在?

答案

一切赞颂全归真主。

首先:

应当知道,崇高的真主所制定的每一事项,其中必然包含了最优的奥妙,并实现了最大的利益。真主是全知万物的;真主是至睿的,每制定一项事物,其中必然包含最优的意义与奥妙。

第二:

至于制定天课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与奥妙,学者们曾经讲到过很多,如:

一,表现仆人对真主完全的服从。因其为伊斯兰的要素之一,谁完成了这一项,谁的伊斯兰才为完美。毫无疑问,这是每一个穆斯林所要实现的目标,每一个信士都会努力完美他的信仰。

二,这是缴纳天课者的真诚信仰的表现。钱财是人所贪恋的,要付出所贪恋的事物,只有当为了得到与其相等的,或更多的利益、更值得贪恋的事物时,才会那样做。因此,天课也被称作“萨德盖”(有诚信的意义)。因为这可以证明缴纳天课者取悦真主的诚心。

三,天课可以使缴纳者的心灵得到洗涤,使其脱离吝啬,成为一个慷慨的人。如果他经常培养自己付出的精神,无论是知识方面,或是财产方面,还是名利方面,那么这种付出精神会逐渐成为他的本性,甚至于当某一天他没能习以为常地付出时,他都会因此而感到不悦。正像惯于狩猎的猎人,你会发现假若某日他延误了狩猎,他会因此而闷闷不乐。培养自己慷慨品性的人也是一样,当他失去了付出自己的财力、名利的机会的时候,他会因此而不悦。

四,天课可以开阔人的胸怀。当一个人做出付出的时候,特别是付出金钱的时候,他会觉得内心的欢畅,这是例验不爽的事实。但需要具备一个条件,就是要欣悦地付出,而不是恋恋不舍。伊本·盖伊目在《后世的粮秣》中讲到,付出和慷慨是心胸开阔的因由之一,但是只有欣悦地付出的人才会从其中获益。将钱财从手中施与之前,应先将其从心里拿出。将钱财用手施与了,但其还存留在内心中,这样的付出就绝不会从中受益。

五,天课能使一名信士逐步趋于完美,先知说“你们不能算作皈信,直到喜悦他的兄弟拥有,如同喜悦自己拥有一样”就像你希望他人能够付出钱财,帮助你解决困难那样,你也喜悦于如此帮助你的兄弟。这样就能达到完美信仰的境界。

六,缴纳天课是得进天堂的因由之一,正像圣训中所讲,天堂是属于那些“言辞优美,传递‘赛俩目’,供人饮食,夜里当人们熟睡时做礼拜的人们”,我们都应为进入天堂而努力。

七,天课制度使得伊斯兰社会成为一个大家庭,有能力的人帮助弱小的人,富有者帮助贫困者。使人们感到他有很多兄弟必须去善待他们,就如同真主善待自己那样。真主说:“你当以善待人,像真主以善待你一样。”(《古兰经》28:77)如此这样,伊斯兰社会就好像一个大家庭,这也就是后来人所提到的“集体互助”。而天课比这更加优越,因为缴纳天课的人利人利己,即完成了主命,又帮助了他的兄弟。

八,天课可以消除穷人的不满情绪。当穷人看到富人开名车,住豪宅,吃山珍海味,而自己却只有用双脚跋涉、只能睡在坚硬的地上时,无疑在他的心里会有不满的情绪。如果富有者能够善待贫苦人,就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。他们会说:我们的兄弟们在我们困难的时候,记想着我们。这样,他们也会喜爱那些富有的人,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。

九,天课可以杜绝很多犯罪,如:偷盗、抢夺等,因为贫穷的人从富有者那里得到了帮助,觉得他们是善待自己的人,因此,就不会与他们敌对。

十,天课是复生日得救的因由。先知(真主的称赞、祝福与安宁属于他)说:“复生日,每个人都在他所施舍的阴影下。”(艾勒巴尼在《萨嘿厚·加米尔》4510中认定其确凿可靠)复生日,真主要为他们遮荫的那些人中有“隐藏自己的施舍,甚至右手施舍,左手都不知晓的人”。(两圣训真集共同收录)

十一,天课可使人了解到真主的法度。因为在缴纳天课之前,一定对天课的教律规定,额度、受者等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。

十二,天课,是使财产在实际中和意义上的增长。一个人施舍了他的钱财,可以避免许多灾祸,而且真主可能会因此增加他的给养。因此,有这样一段圣训:“施舍不会减损钱财。”(穆斯林/2588)这是有目共睹的,一个吝啬的人,他的钱财可能会被他所无法左右的事情所消耗,或损失其中的大部分,或严重的亏损,或因疾病不得不将大量的金钱用于医治。

十三,天课是福利降临的因由。圣训:“拒绝从他们的财产中缴纳天课的民众,是在拒绝天上的雨水。”(艾勒巴尼在《萨嘿厚·加米尔》5204中认定其确凿可靠)

十四,正像主的使者(真主的称赞、祝福与安宁属于他)所讲:“秘密的施舍可消除真主的怒恼。”(艾勒巴尼在《萨嘿厚·加米尔》3759中认定其确凿可靠)

十五,天课可以防御坏事的影响。

十六,天课可以阻止灾祸的降临。

十七,天课可以消抹罪过。主的使者(真主的称赞、祝福与安宁属于他)说:“施舍可以扑灭罪过,就像水能扑灭火那样。”(艾勒巴尼在《萨嘿厚·加米尔》5136中认定其确凿可靠)

见:《穆目塔阿注释》(6/4-7)

Source: 伊斯兰问答网站